镜相栏目首发独家非虚构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作者丨蔡维忠
编辑丨柳逸
故事的主人公是1986年美国纽约一起重要枪击案中的杀人少年——肖恩·皮卡(Sean Pica),这一次,我们要讲述的是这位高中辍学、走上犯罪之路的“差生”入狱后的生活。1986年,肖恩为了400美元“替友杀父”,受朋友的雇用枪杀了长期性侵女儿的詹姆逊,该案件在当时的纽约引起了轰动,肖恩也因此开始了漫长的监禁生涯。在长达16年的监狱生活中,肖恩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罪,甚至,这位垫底差生摇身一变,在狱中连续修得学士、硕士学位。肖恩·皮卡的“逆袭”路径背后,不仅仅是强大的个体意志在做支撑,美国纽约监狱教育制度也在其中发挥着影响。肖恩的故事引导我们进一步思索那个亘古的社会命题:“谁之罪?”、“怎么办?”
肖恩·皮卡是个差生,留过级,快十七岁了还在上高一。他不喜欢学习,也没有信心能完成高中学业。有一天,肖恩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谈论报纸上的新闻。纽约长岛南边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一个女子因受丈夫虐待,花四千美元雇人杀了丈夫。女同学雪柔进来,听到新闻后问肖恩:“谁会疯狂到做这种事?”肖恩说他会,只要有钱。雪柔问多少钱,肖恩说一千美元。根据雪柔的说法,她以为肖恩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会付诸行动。根据肖恩的说法,他从雪柔的眼神中读到,想让他当杀手。肖恩便对她说,这事他可以干。肖恩以为雪柔只是说说而已,很快就会忘掉。可是,这个想法在雪柔心里扎了根,她不断地提起。一个月后,圣诞新年假期期间,肖恩老是想到雪柔,终于,他下定决心帮她杀人。1986年2月5日,寒冷的黎明中,肖恩藏在长岛塞尔登镇某房子边的树后面,手里拿着来福枪,等待目标出现。他的目标是雪柔的父亲詹姆斯·皮尔逊,四十二岁,身材粗大的电工。詹姆斯的妻子一年前因肾病去世,大儿子二十岁了,已搬出去自己住,家里还有两个女儿。詹姆斯去看了看十六岁的大女儿雪柔,她已经醒了,又看了看八岁的小女儿乔安,她还在安睡。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去上班,打开厨房通往外面的门,走出去。肖恩向他后脑勺开了一枪,又对着倒在雪地上的尸体开了四枪。屋里的女儿和邻居都没有注意到枪声,等到雪柔起来放狗时,才发现詹姆斯的尸体躺在雪地上。八天以后,警察抓了雪柔和她男朋友罗伯·库乔,原因是有同学举报,雪柔在案发前曾经打听过如何雇佣杀手。雪柔供认,是她雇了肖恩杀父亲,罗伯在事后给了肖恩四百美元,作为报酬。雪柔原答应给一千美元,但是她和罗伯只能凑够四百。警察立即抓了肖恩,告诉他雪柔已经招了,肖恩也就供认不讳。雪柔在法庭上陈述了杀父的理由。她母亲在她十岁时因肾病开始洗肾,平常睡在大厅的沙发上,在案发前一年去世。父亲在母亲开始洗肾后就开始和她亲近,这本让她觉得很开心。父女俩在卧室里一起看电视,看累了,困了,就一起倒头睡去。后来,她十一岁了,父亲对她的动作开始越轨,开始时是触摸,到了她十四岁,发展到性行为。她说她也看到父亲跟妹妹乔安亲热,一如以前对她一样,她要杀父亲也是为了保护妹妹。她祖母不相信她的话:“没人可以告诉我,我的儿子对他的女儿做了这种事。”但她哥哥小詹姆斯相信:“她怎么会编出这种事?”邻居和亲戚也出来为她作证,说看到父女俩的关系不正常。有个邻居说,有一天,雪柔的妹妹乔安过来说,雪柔昨晚和爸爸睡觉。有个亲戚说,看见詹姆斯在一个店里摸雪柔的胸部。法官谢曼相信她是受害人,给了她轻判——六个月监禁,加上五年缓刑。男朋友罗伯被判了五年缓刑,不用入狱。肖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说自己是为了解除朋友的痛苦,这个说法虽有人相信,但检察官和法官都认为他是受雇的杀手。法官对他说:“你在监狱里呆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明白为什么入狱。你入狱不是因为信守诺言或对朋友忠诚,而是为了钱而谋杀一个不认识的人。”肖恩被判八到二十四年监禁。
肖恩入狱后,囚犯和狱警送给他一个不错的外号——“天使”,因为他年轻又秀气,天使还可以理解为正义的化身,为朋友除害。他是迷茫中的少年,本来就看不到自身有什么价值,把看不到光明的前途断送了,换来朋友的得救,这样做值得,他本人是这么理解的。这种自我肯定维持了多年,直到最终,他才意识到自己没有杀人的权力。肖恩为什么走上杀人的道路?他的家庭背景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他五岁时,父母离异,后来复合,到了他九岁时,又彻底离婚。父亲是纽约市的警察,后来娶了个警察。母亲是护士,后来再婚。肖恩喜欢继父,但是继父也有黑暗的一面。继父打他母亲,三年后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肖恩在破碎的家庭中辗转,把这一切不幸默默接受下来,转成憋在心里的无名火。他发泄的方式是在街上跟别人混,偷窃,吸毒。熟人说肖恩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但他母亲总是警告肖恩:“总有一天你会帮错人。”雪柔入狱三个月半就放出来了。男朋友罗伯雇了一辆白色加长豪华轿车,车上播放着摇滚乐,隆重地把她接走。当天下午,罗伯拿出订婚戒指,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两人于九个月后成婚,婚后生了两个小孩,组成一个稳定的家庭。这是不幸后的一件幸事。肖恩在监狱里和雪柔通信,却在雪柔即将出狱时主动和她断了联系。今后两人的生活将是天壤之别,他得独自度过漫长的监禁岁月。后来,肖恩从拘留所转入埃尔米拉监狱服刑。埃尔米拉监狱是纽约州的最高设防监狱,离他家四百多公里。在两个足球场大,五层楼高的监禁单元,他那原本就瘦小的身板显得格外渺小。他的体重只有118磅(107斤),是个弱小的白人少年,环顾四周的囚犯,肤色大多和他不一样,对他充满敌意。这样的环境中,他该如何生存下去?他常常感到绝望,认为自己大概率无法活着出狱。肖恩经常和人打架,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对手也大多不是善茬,看他弱小就要欺负他。硬碰硬还有一些希望,那就豁出去了。所幸双方都用拳头,不用武器,不至于致命。监狱管理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不管谁先挑起,谁被打得头破血流,对于打架双方同等对待,一样惩罚,送去关禁闭。关禁闭后转到另一个监狱,在那里另一轮打架又开始了。肖恩为此九次转监狱,九年以后,转到新新监狱,在那里度过最后七年的监禁。
以弱小的身板打架终究代价太大。为了自保,肖恩要变得强壮,于是他猛练举重,后来练成了体重两百磅的肌肉男,能举重五百磅。他参加了全纽约州监狱的举重比赛,参赛者不需要集中到一个运动场,而是在自己的监狱里把成绩记录下来,拿出来和其他监狱里的囚犯比较。他连续两年得了亚军。至此,再也没人敢向他挑衅了。目的达到了,他便不再练举重,体重逐渐下降,丢了不少肌肉。如今大约一百七十磅,属于正常范围。九年级的差生没信心充当老师。不过,他每天被关在小牢房里二十三小时,闷得不行,能出来透透气还是不错的,便答应下来。每天早上他到图书馆,念书给其他囚犯听。他念的书其实是儿童书,那些近乎文盲的囚犯们听得津津有味。肖恩意识到,入狱还不是人生的谷底,有人比他跌得更低。他们不识字,不会写,无法给家人写信,也看不懂来信。当时的制度规定,囚犯每个月只有五分钟时间与家人通电话,其余的通信是写信,可见能否读写对于囚犯来讲有多么重要。他们如饥似渴地听肖恩念书,为的是和亲人保持联系。他们后来都和肖恩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多年以后转移到其他监狱,见面时仍然感激他。有个亚裔囚犯,一点英语也不会。肖恩从牧师那里弄了一本用他母语写的圣经给他。多年以后相遇,那人已经把英语讲得很流利。他为肖恩给他一本圣经而感激不已。肖恩转移到第三个监狱柯萨奇监狱时,老囚犯来告诉他,他应该继续上学。他在学校时并不好好学习,没人来关心他,鼓励他,他也不指望自己能坚持到高中毕业。没想到监狱里会有人鼓励他,便振作起来,开始为GED考试做准备。GED考试共有四科,包括英语读写、数学、科学、社会学,考过了可以取得相当于高中学历的证书。肖恩用了九个月,考了两次。第一次没有通过,老囚犯们又来鼓励他,他鼓起勇气再考了一次,终于通过。GED虽然号称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凭,其实还是不如,只能算是最低程度地达到高中水平吧。但GED证书对于他来说,却是平生的第一项成就。他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那时纽约每个监狱的囚犯都可以注册修读大学课程,由联邦政府出钱资助。肖恩也去注册了选修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在工作之余。肖恩不再每天关二十三小时了,但囚犯都必须参加工作,在厨房、食堂、图书馆等地做工,每天七小时,有报酬,但低得可怜。工作却是强制性的,囚犯不可以通过放弃报酬而选择不工作。肖恩的任务是烤面包,他在狱中一直烤面包,做熟练了,即使转到另一个监狱,还是让他烤面包。肖恩每小时的报酬是十八美分,已经算是很高的了,因为面包关系到所有囚犯的饮食保障,很重要。他每天早上四点钟做到下午一点,有时候做到两三点。回来洗个澡,下午四点开始上课,上到晚上八点,然后做作业。有时他看着书就睡了过去,早上醒来时发现书就在身上。有时他带书去烤面包,等面包烤熟的时间里,他就拿出书来看。当然,肖恩还不是做大学生的料子,所以他一次只修一两门课,免得吃不消。他就这样慢慢地修了不少课程。他卖力地修课,学业却常常因违纪多次转移到其他监狱而被打断。一旦转移,课本丢失,授课老师也没了,只好从头再来。入狱九年后的1995年,肖恩转移到最后的监狱,新新监狱。当时,他积累了118个学分,还不能够拿到大学学位。肖恩一直学得不轻松,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让他坚持下去的念头是要争口气,做出点什么来让人看。如果说练肌肉是为了生存,那么修课就是为了证明他没有白活。父亲在他入狱时说过,期望他可以在监狱里做出点名堂来。父母(包括继母)来信时都鼓励他学下去。他要向他们证明,他在做有意义的事情。除了修课以外,监狱里没有其他值得骄傲的事。父母都没有高中毕业,他如果能取得大学学位,将是很值得骄傲的成就。1998年1月,肖恩坐在新新监狱的教室里,开始上课。教室里有黑板,两边墙上挂着著名作家的肖像,学生的桌椅是连体式的,看起来和大学里的教室没有区别,和肖恩以前在其他监狱里用过的教室也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监狱高等教育项目。
原本,监狱里修大学课程所花费的费用有政府资助,但到了1994年,肖恩在大草地监狱服刑时,联邦政府砍掉了资助囚犯的佩尔资金。佩尔资金原用于资助贫穷人上学,不是专为囚犯设立的,但囚犯也往往贫穷,因而可以享受资助。可是,社会上对此颇有异议。怎么能让罪犯享受政府资助呢?况且,囚犯受教育的结果并不理想,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当时肖恩已经修了118个学分,学业就这样中断了。第二年,肖恩转狱到新新监狱。新新监狱里有几个已经取得大学学位的囚犯为了让更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受益,便与监狱外的教堂等社区人士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把监狱里的高等教育办下去。肖恩受邀请参加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他们于1997年成立了一个名为“哈德逊纽带”的高等教育机构,第二年新年一过正式上课,肖恩是首批学生之一。哈德逊纽带成立时只有一帮热心的义务工作者,没有任何资金。新新监狱提供教室场地,路程一小时外的尼亚克学院负责教学,在第一年提供免费教学。这些对于肖恩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第一,新新监狱在美国其他监狱几乎停办后办起了高等教育。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存在,肖恩有幸成为首批学生之一。第二,这次的修课比以往正规得多。以往修课,都是由他自己选课,没人管他修过的课有没有用。这次尼亚克学院派来的教授负起了导师的责任,指导他如何选课,告诉他以前修过的学分哪些可以计入学位所需,哪些不能,以及今后修课如何注重与学位有关的学分。第三,新新监狱的管理者很重视这次教育。肖恩注意到,教室里来了一名大人物,名叫布莱恩·费舍。费舍是皇后区监狱的狱长,兼任几个监狱的督导狱长,2001年转来新新监狱任狱长,仍兼任督导狱长。费舍是来给学生们助阵的。这使肖恩开了眼界。在这之前,他在九个监狱呆过,从没见过一个狱长。费舍常来教室,问学生们有什么困难,他要帮助解决。他于2007年被纽约州长任命为纽约州惩教局局长,管辖六十三个监狱设施,五万多个在押囚犯和三万多个假释犯人。升任后,他仍然常来教室和学生交流。他退休后加入哈德逊纽带董事会,成为该机构的决策人之一。肖恩认为,费舍的支持是哈德逊纽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肖恩的同学是十八九个新新监狱囚犯。他们之所以成为哈德逊纽带的第一届学生,是因为和肖恩一样,已经陆续修了一些学分。2001年,在监禁了大约十二年后,肖恩终于获得学士学位。这一届学生中有十六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他取得硕士学位,专业是职业教育(MPS)。肖恩在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于2002年12月获得假释,走出监狱。这时候,他33岁,已经服刑十六年了。他在服刑八年后就有机会获得假释,数次申请都被拒绝,原因是在狱中表现不佳,而这两个学位证明他已经转变了,自由随之而来。肖恩出狱前开始负责哈德逊纽带在狱中的事宜,充当学员和狱长之间的联络员。出狱后,他依旧义务为哈德逊纽带工作,到教堂募捐,和监狱对接。为此,他被举荐进入哈德逊纽带董事会。哈德逊纽带自成立以来一直由董事们管理,他们既决策又执行,没有报酬,利用业余时间工作。2007年,该机构成立十年,董事会决定招一个专职所长,便开始物色人才。在审阅了许多各地候选人的简历后,董事长把肖恩拉到一边说:“你一直在做这些事,你何不来当所长?”肖恩当上所长后,着手扩大规模。他去联系其他监狱的狱长,让他们也建立高等教育项目;联系监狱附近的高校,让他们负责教学;联系囚犯,让他们注册参加;向民间募捐,使得这些活动有资金保证。在肖恩的努力下,哈德逊纽带规模不断扩大,包括六个监狱,十一家高校,其中有藤校哥伦比亚大学。在肖恩上任所长前的十年,哈德逊纽带招收了六十六个学生;如今,在他的领导下,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已有1800名囚犯完成学业,其中1500人已获释;另有300人未获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监狱里帮助机构做管理协调工作。另有680名囚犯正在上学。为了管理这么多人,机构的规模相应扩大,拥有二十个雇员。雇员都有工资,就如其他地方的正式雇员。参与项目的教授有七八十人,他们的报酬一如他们在监狱外的高校所得。机构每年的预算是五百多万美元,全部来自捐款。肖恩在新新监狱修学位时,写出一篇学业论文,提出改造监狱附近老旧的房屋,用于接待出狱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进入社会。这样的项目与高等教育相关,但不属于高等教育。它的重点在监狱外,不在监狱内。它可以帮助获释的囚犯继续求学,帮他们找到工作,甚至在他们出狱没有落脚点时,让他们住下来。肖恩将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如今,每个从哈德逊纽带出来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手提电脑和一部手机。哈德逊纽带在总部(新新监狱附近)收购了几栋老旧弃置的房子,找了一些释放出来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来做整修,等于给他们暂时的工作机会。如今已经完成三栋,用于住宿,第四栋正在修整中。在肖恩的领导下,哈德逊纽带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什么是衡量成绩的硬标准呢?对于一般高校来说,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对于从监狱里释放出的人来说,是不再被送进监狱。很不幸的是,美国从监狱里释放的囚犯在三年中有68%的概率会重新入狱。受过哈德逊纽带教育而释放出来的囚犯,只有2%重新入狱。这个比较说明了一切。怎么样才不会再次进监狱呢?出狱的囚犯需要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说到底,他们也需要顺利就业,而哈德逊纽带给他们的教育是就业的重要保证。
2022年,肖恩·皮卡(前右一)与女囚犯毕业生合影。这是哈德逊纽带与玛丽山曼哈顿学院合作的结果。(作者供图)纽约证券交易所邀请肖恩·皮卡(中)和哈德逊纽带人员于2022年8月23日作为嘉宾敲响开市钟,以表彰他们对监狱高等教育的贡献。(作者供图)肖恩将一个监狱高等教育机构办得风生水起,肩负着不小的责任。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学生。他在新新监狱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出狱后在2005年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专业是社会工作(MSW)。如今年过半百,他还在读第三个硕士学位,专业是商业管理(MBA)。他读这个硕士学位已经好几年了,还在读,没有放弃。他每次只修一门课,免得疲于应付。在他心里,他是差生。他出狱二十多年,获得足够丰厚的学历,人生彻底转型,从当初的差生变成成功人士,但他从没改变差生的心态。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差生,读书对他来说从来都是一种挑战,到现在都没有从中得到乐趣。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当学生。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管理经验的人,再取得一个商业管理学位真的有很大的意义吗?也许有,也许没有。对于肖恩来说,知识的实际好处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受教育本身才重要。当初如果不学习,他可能就在狱中崩溃了。即使熬到刑满释放,如果没有学位,他还是一个无用的人,可能会被送回监狱。如果说当初在监狱里修课是出于争口气的动机,那么现在,他已停不下来了,他已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